↓这里有阿宇专属的粉丝内购会,全都是低价优品,如果买了记得在评论区扣1,阿宇看到了会联系你给你发神秘小礼品的
欢迎扫码加入我的飞机杯交流群
光看标题你可能觉得我是要搞什么怪东西了,这杯子怎么还有冷却的说法的。
其实这篇还是主要讲几个我见过的加热方法,来教教你该怎么给杯子加热,而在末尾我才会提到给飞机杯冷却后用到底是个什么感觉。
加热,说白了就是要让温度达到一个程度,我们一般建议是加热不超过40℃。加热的方法有很多,下面我会列举几个我所见过的加热方法,并一一细聊他们的优劣。
应该是在我小学的时候,也就是十几年前,流行过一种能自热的暖手宝。他的使用方法就是在需要加热的时候进行揉捏,
内部的结晶液体就会自动发热了,使用过后则需要在沸水过加热一段时间才能重新使用。暖手袋里的液体就是过饱和溶液醋酸钠(CH3COONa)。
溶质在溶剂中的可溶性是不变的,当溶液中的浓度与其可溶性相等时,这种溶液便称为饱和液;而当溶液的溶度比其可溶性还要高的时候,这种溶液便称为过饱和溶液。
由于过饱和溶液的浓度太高,所以并不稳定。结晶的形成过程,需要越过一些能垒,第一个就是要成核,核从无到有,在溶液中创造了界面,要抗衡因此产生的界面张力。
当扭曲金属的时候,轻微震动使溶质结晶放出热量。
曾经有厂商用这个原理做出了专门用来给飞机杯加热的自热加热棒。从一些用户的反应来看便捷程度其实很一般,
因为在加热过后你还得把加热棒放进沸水里煮一下,这种加热棒外部基本都是软塑料,煮过塑料的水你又不敢用只能当废水给处理了。
而且,最关键的是这种加热方式温度很不可控,从化学反应上来说这种加热方式的温度可能能到50℃以上,
这对你的牛子来说就是不可承受之热量了,其他的诸如漏液之类的问题比起你牛子的安危来说都算小事了。
然后就是我们所常见的加热棒了,这类都是要插电工作的,他们的加热方式基本上都是电阻加热:加热棒的核心原理基于电阻加热。
具体来说,当电流通过加热棒内部的电阻材料时,这些材料会因电流产生热量,从而将电能转化为热能。
这种转换过程主要依赖于焦耳定律,即通过电阻的电流越大,产生的热量也越多。
通常,加热棒的内部材料由高电阻、高耐热性的合金制成,如镍铬合金或不锈钢,这些材料不仅具有优良的导电性,还能在高温条件下长期稳定工作。
当你拆开加热棒就会发现他的内部有一条细线或者是金属片,他们在其中就充当着电阻的功能,通电后就会发热。他们的温度一般不会太高,基本在40℃上下。
但我想真正用过这类加热棒的可能都不会觉得有多好用吧,这类加热棒最大的问题就是加热不均匀的问题,
集中表现在加热棒的前段加热效果很差,反射到杯子上就是底部往往得不到良好的加热,其他的诸如插电漏液导致导电的情况更是数不胜数。
上述的两个加热方法都是从内部开始加热的,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加热不均匀,这点在冬天尤其明显。
在冬天会出现外部冰冷但内部被加热了的情况,在这种情况下内部也会非常快速的降温,影响实际的体验。
那么我推荐什么加热方法呢?就我所知道的且尝试过的就有两种:水浴法和电热毯法。先聊水浴法,说白了就是用热水泡。
初中物理已经教过大伙,水浴法是一种受热非常均匀的加热方法。用这种方法不仅加热的快而且整个杯子都是热热的,用起来的感觉非常的棒。
水浴法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,首先是正常胶体的密度都是低于水的,所以胶体放进水里有很大的概率会浮起来。
需要你手动把胶体按进去才能均匀的加热,不然露出水面的那部分就得不到好的加热了。然后就是水温,一般来说我是建议40℃的水温,基本上是大多数的家用热水器的直出温度。
加热完的水无需倒掉,在你冲完后可以作为清洗用的水。
如果你觉得用水浴法加热还挺麻烦的,尤其水浴法还不是很方便加热润滑。那你可以选择使用电热毯法,电热毯法就是用电热毯把胶体包住然后通电加热。
加热的速度上是比不过水浴法的,但也能做到和水热法一样的均匀加热。
但相对的电热毯加热会有危险,首先一定不要加太多润滑,润滑要是滴在电热毯上漏电可就不好了。其次是加热不要太久,因电热毯而导致的火灾真的年年都有。
上面提到了给杯子降温的玩法,可以说非常的邪道了。阿宇我真的尝试过一次,除了冻的牛子难受以外就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了,建议群友别去尝试。
评论(0)